人造負極No.1紫宸科技:2019年負極銷售30.5億,銷量45757噸,2020年重點推進硅負極的產業化
紫宸母公司上海璞泰來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19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479,852.60 萬元,同比增長 44.9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65,107.40 萬元,比上年同期上升 9.56%;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 60,563.19 萬元,比上年同期上升 22.43%。
報告期公司負極材料主營業務收入 305,265.26 萬元,同比增長 54.06%,公司全年實現銷量 45,757 噸,同比增長 56.24%;公司石墨化加工實現營業收入 25,816.18萬元(不含內銷).具體經營情況如下:1、報告期內公司充分把握國內外主流動力電池客戶快速發展的機遇,實現了收入的大幅增長,動力產品和海外銷售占比顯著提升。2、受較高的進口原材料及外協加工成本、動力類負極材料產品特征和電池廠商成本傳導等因素影響,公司負極材料產品毛利率有所下行;隨著下半年上游原材料價格企穩,公司自建石墨化、炭化產能逐步投產,公司負極材料產業鏈布局得到完善,負極材料整體毛利率觸底回升。3、為適應動力電池市場客戶需求下,公司持續推出更具性價比的動力類負極材料產品,積極開發更節能的石墨化、炭化新工藝;通過上游原料企業并與其他主要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推進原材料國產化替代,探索負極材料多種專用原料開發。充分利用內蒙烏蘭察布卓資縣在能源價格、用工和物流等方面的綜合優勢,進一步布局公司負極材料一體化、規?;偷母咝a基地,以更好滿足動力及儲能市場的客戶需求。 產能方面:我國負極材料市場份額在全球占比超過 70%,為把握全球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機遇,我國國內負極材料廠商紛紛大幅擴產。截止 2019 年底,國內負極材料企業產能達到 57.98 萬噸,同比增長 31.40%;總體而言,國內負極材料產品供給延續快速增長態勢,但高端產品產能仍然供不應求。
公司負極未來發展情況和規劃
內蒙興豐投產后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負極材料石墨化加工基地,溧陽紫宸及江西紫宸 IPO 項目已部分竣工投產,公司負極材料造粒、包覆改性、石墨化和炭化的產能均得到有效提升,形成了 6 萬噸負極材料及配套石墨化加工、3 萬噸炭化處理的年產能。參股振興炭材保障針狀焦原料供應,啟動內蒙一體化高效負極生產基地建設,增強了公司在全球負極材料領域一體化、規?;闹圃靸瀯?。 負極材料:隨著溧陽研究院建成會針對負極材料和電化學性能對應關系展開深 入仔細的研究,為高性價比負極材料的開發提供強有力支持;通過緊密合作石油焦和針狀焦廠家,根據負極材料的高容量和高壓實特性要求定制前驅體原材料;通過石墨化工藝新技術引入,進一步提升負極材料產品的石墨化度和壓實密度,降低成本,推出面向動力電池市場高性價比新產品;通過調整包覆劑種類和包覆工藝,進一步改善產品的快充性能,實現高能量密度快充新產品的量產;積極推進硅氧/硅碳/硬碳等新產品的性能改善、首次效率提升和制作工藝研發。 公司負極材料憑借優異的性能一直占據國內外高端消費電子市場的優勢地位,近年來持續進入了全球主流動力電池客戶市場;公司涂覆隔膜產品通過與客戶合作開發的方式,實現與國內電池廠商的深度綁定,并逐步獲海外客戶的認可;公司涂布設備產品進入大連松下、美國特斯來供應體系,并獲得歐洲電芯及主流汽車企業的認可。公司產品獲得了 ATL、寧德時代、LG 化學、三星 SDI、中航鋰電、珠海冠宇、興旺達、比亞迪、天津力神等國內外優質客戶的高度認可。
負極材料公司優勢
在負極材料領域,公司擁有一批具有豐富炭素材料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技術人才,技術實力雄厚;
在原材料甄選、粉碎工藝、粉體材料各向同性化處理、表面改性、包覆材料改進及高溫熱處理等方面均擁有獨特的核心技術,產品差異化明顯,具備高容量、高倍率、高壓實密度、低膨脹、長循環等特性;
能夠針對不同客戶和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迅速推出滿足客戶需求的新型產品。為了滿足電池快充性能需求,開發的液相表面改性新技術制備的負極產品獲得了客戶認可,新增的自動化液相包覆技術生產線,運行良好;為了應對動力電池低成本負極材料需求,通過采用易得原料,調整顆粒結構設計等手段制備的樣品獲得了國外客戶的認可。
在石墨化加工領域,公司擁有高素質的技術團隊和世界最大的負極材料石墨化窯爐,通過采用先進的原料預處理和特高溫加熱技術實現石墨化加工的規?;a,有效控制公司石墨化加工成本,并獲得國內外鋰離子電池客戶的普遍認可,同時積極研發高效環保的石墨化新工藝。
溧陽研究院試驗基地和檢測中心正抓緊建設中,其中硅炭試驗車間已于 2019 年投入使用,石墨車間和研發檢測中心預計 2020 年投入使用,研發人才持續引入中。與下游電芯廠家聯合研發新產品,充分利用前沿科技資源,全面提升公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發制造水平。對固態電池、燃料電池等新型技術領域進行跟蹤和基礎性、前瞻性研究,對前沿產品的工藝技術進行研發儲備。與相關單位簽署了硅碳專利合作和使用授權,重點推進硅碳、硅氧的研發和產業化。